舞狮子的由来 我国舞狮子的传统是何时产生的
舞狮子的由来:全国各地都有舞狮的传统,舞狮象征着喜庆吉祥,被广大国人所认可,然而我国却不是狮子原产国,舞狮的传统又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并不出产狮子,狮子传入中国约在汉代。由于古俗谓狮子可驱邪避鬼,因而被祀为神兽,又能克恶魔,因此宫庙前、或栏杆、桥头等都安置有石狮。舞狮是中国历史传统艺术也是乡土文化之一,尤其舞狮表演向来是中国人在大小节庆典礼中最喜欢的表演项目之一。狮子亦代表吉祥的动物,所以从古至今,舞狮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民俗活动。
关于舞狮的由来,民间说法不一。文字记载唐高祖登基后,为接待宾客而设计的活动,其中‘五方狮舞’的表演,被认为就是今日舞狮的雏形;另一种说法是舞狮由中东传进,又名‘金毛吼’。一千九百多年前,通过经济的来往,伊朗大使把狮子等动物经过丝绸之路而进贡到中国,后来人们把狮子的形象逐步加工及艺术化。而舞狮先是在皇宫内院,继而流传到民间。唯当时并不普遍风行,及至明末清初,因民间有反清复明组织,志士们因集结与携带之方便,遂风行一时。清朝舞狮风气盛行,而引狮者会穿上彩衣,手执绳子,系上一个五色耍球,引领狮子起舞。清末民初,民间舞狮揉合舞蹈及武术动作风姿,开始传至国外,成为海外华侨经常在节日中表演的项目。
真正的舞狮历史源自汉朝,据《史记》记载,我国古代就有扮兽作戏演出的方式,汉武帝通西域,与各国结邦,当招待各国特使来访时,会以歌舞侍候,演员戴面具,扮鸟兽,载歌载舞,以示欢迎。然而,各国嘉宾观看扮兽行列中,独缺狮子兽皮,原因是当时中国未有狮子兽类。后来经过文化交流,真狮子从西亚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驯狮舞蹈此种西亚古老杂技节目首次传来华夏,带领真狮表演者,当时称为‘驯狮郎’,也一并随来。由于当时交通并不发达,真狮运到中国寥寥无几,此种惊险刺激之驯狮舞蹈,只能局限于皇宫内苑举行,平民百姓无缘观看,于是乎民间艺术家便根据书籍及传闻记载,运用其艺术构思,进行塑造与装饰,制成假狮子,突出狮子宽阔前额,撅起鼻子、张开大口的外型,给人一种既勇猛又温顺,既威武又充满活力感觉。自此之后,便有了民间舞狮的出现。
最早有关舞狮记载,出现于三国时期魏国,北魏期间,人们于四月四日佛祖降生日子,将佛像从庙堂请出游街,让人瞻仰,以示敬意,就在游行队伍前面,排列了戴面具、穿兽皮者,装成狮子模样,边行边开路,此举亦具有镇邪驱魔作用。因此,舞狮在南北朝时随佛教而盛行。
南北朝之后,其它鸟兽舞逐渐被淘汰,只有舞狮却一直流行下来。从晋到隋,舞狮活动逐步推广,隋朝更流行鸟兽舞,此种鸟兽舞一般在元宵佳节举行。到唐代,无论在宫廷、军营及民间,舞狮已成为节日喜庆不能缺少之活动,而最具规模者,要算一种名为‘五方狮子舞’,此种舞蹈以四人一组,分居东、南、西、北、中五方,每头狮子前面由四名身穿彩衣,头扎红巾,手执红拂之舞狮郎逗引,而狮子则根据舞狮郎之矫健身手作出协调,表演各种舞蹈姿势,场上擂动大鼓,尚有一百四十人组成歌舞配合,高唱胡人歌曲,围绕五头狮子,翩翩起舞,场面伟大,气氛热闹。明代开始,舞狮由户外发展到室内,狮子制作有所突破,改用拱斗抬梁,替换中间柱子,形态更像一只狮子,挥舞动作有所改变,活动自如,狮队更能欢畅舞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